作為石硤尾第一代屋村街坊,是否後悔沒有早一點到美荷樓參觀?
美荷樓是石硤尾屋村41座改建而成歷史展覽館及青年旅舍的歷史建築,追溯興建年份為1954年。奇怪了,1954年已有41座?以我所記得,我是跟公公婆婆住在石硤尾第七座共廿年(直至遷拆),而當時第一至七座才是最早期的公屋模樣:只有七層
高、沒電梯、每戶獨立洗手間也在住所之外的冷巷(要用鎖匙開門的,一家一個,冬天很不想去,而且小時候常常說去廁所便偷走去樓下公園。)
屋村不是由第一座開始建起的嗎?第四十幾座,應該是較新型的了,我中學時曾替一小朋友補習,她住的四十幾座,已是現在的公屋模樣,與一至七座差得遠。
想翻查資料,查不了,我想,大概是41座前身是徒置區,到後來再建一至七座,徒置區就再陸續改建成8至四十幾座吧。(希望高人指正)
言歸正傳,這一區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,到底是值得參觀嗎?
我會把今天的美荷樓劃分為三個部份,第一是給租住的青年旅舍,第二是展示舊日屋村生活資料的美荷樓生活館,第三是裏面給巿民放放鬆行逛的小士多及小餐室。當然,作為普通遊人,看展館和吃個下午茶都是遊覽重點。
甫走進去,看到地面畫了一個長長的跳飛機,因為號碼是由一至四十一,真的好長。跳到
再上一層,是一個模擬以往公屋各種傢俱和擺設的場景,那些碌架床呀、細到不能轉身的廚房呀,好親切。Hiko還問,那個
上格床,沒有樓梯的,如何爬上去?啊,我這個年紀的老媽,當然可以答他,不用梯,大家自有方法爬上去。(無非踩住旁邊的櫃啦、或者踩住那僅僅突出來的下層床頭囉。)我們還看到昔日店舖,米舖!我以前就跟Hiko說過,我小時候最愛後把手插進那些米裏面,好好玩...
阿媽練鐵沙掌的米筒 |
最後回到地下一層,又是一些硬性資料。小朋友對這部份興趣不大,畢竟年紀還小,不能理解為何當年大家的生活是這樣。(沒有ipad,怎過。對,你又是怎樣長大過來的?)
**「 四十一冰室」
這個冰室,是我們來朝聖的目的,裝修,坦白說是無懈可擊,首先入門口已見到大大個昔日打開升降機門便看到的數字41,旁邊還寫上不准塗鴉。全間餐廳的座椅都不一樣,有的是梳化,有的是舊式卡座,也有如公園野餐的長櫈,各適其式。而它的間格分明,不能一眼看完,兼且每一格都有不同的牆上裝飾,據知請來了不同的畫家繪畫於牆上,當中亦不乏特色的設計,例如可用水筆玩的天下太平、舊式數字價錢牌、黑膠唱片等,牆上高處還放了不少昔日玩具,扭計蛇、七巧板、笑星拍板(係鐵造月曆板呀!)等等。
說是冰室,但食物和服務並不似冰室。這點是較失望的。首先餐廳是自助式,好大家X,要自己排隊,點食物及付錢,再拿盤子取一些不用等的食物,並有呼叫鐘等要煮的食物煮好後叫你去拿取。餐具也是自己拿,吃完又要自己放回餐盤。香港人,應該不太喜歡這種模式。
說到食物種類,這間是冰室,但傳統冰室的食物似乎欠奉,如蛋撻、多士、黑牛等都沒有,只有焗飯和意粉,以及西式三文治等(伴薯條那種),竟然還有三層下午茶,這是比較不似預期的嘛!而且價錢並不算特別便宜,最最最失望是點了個紅豆冰,竟然,給我的是一支維他奶和一杯冰加紅豆。三層下午茶味道是可以的,但焗飯真是麻麻,飯是硬的,豬扒不好吃,連湯都稀到像水。唯有告訴自己,我們是來吃環境的嘛!那就不會太過失望了。
給我看到是維他奶時,真的有點無言以對。 |
官網:www.meihohouse.hk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